5大鼓勵心法,提升孩子的勇氣、自尊與自信
https://www.benesse.com.tw/Education/LoveShareInfo?AID=21388
媽媽工作忙碌了一整天,趕著下班到幼兒園接小美放學,再趕去超市採買晚餐的食材,回到家後催促著小美去洗手,然後媽媽要趕著進廚房煮晚餐,要小美自己在遊戲室裡玩玩具。媽媽忙進忙出將近一小時,端出了一桌好菜,媽媽叫小美上餐桌吃飯,小美把玩具收回整理箱,坐上餐桌吃了兩口飯菜之後,就開始玩起餐具,嘴裡的飯菜也不吞下去,媽媽提醒小美趕快吃飯,小美卻依然慢吞吞地繼續咀嚼著嘴裡的飯菜⋯⋯
在閱讀上述場景時,你發現了什麼「問題」嗎?
・小美在餐桌上玩起餐具;
・小美嘴裡的飯菜不吞下去;
・媽媽提醒小美,小美還是慢吞吞的⋯⋯
大家可以再次閱讀上述情景,你有沒有看到小美牽著媽媽的手,即使媽媽走得很急、很快,小美也沒有把媽媽的手放開?小美在媽媽買食材的時候,緊緊跟在媽媽的身邊,還幫忙媽媽推推車?回到家後小美使用洗手七字訣,把自己的手確實的洗乾淨?媽媽在煮晚餐的時候,小美自己安靜地在遊戲室裡玩著玩具?吃飯前小美把玩具收回整理箱裡,還記得再去洗了一次手呢?
這些畫面雖然沒有在文字裡呈現出來,但在生活當中,當孩子展現這些行為時,也很容易被爸媽所忽略,因為這些行為「不就是很正常、很應該、很理所當然」的嗎?
阿德勒學派認為:「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,往往是氣餒的孩子;一個最需要被鼓勵的孩子,往往是最少得到鼓勵的孩子。」
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,第一直覺就是想要消除這些不良行為,卻往往忽略了,在不良行為之外的,那些孩子試著努力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的面向。
我想邀請所有的父母,開始練習「從小事鼓勵孩子」,鼓勵的英文字Encourage,當中包含著「勇氣 Courage」,也就是當我們鼓勵孩子時,其實也同時「賦予勇氣」給孩子,當孩子擁有了勇氣,就會展現出自尊與自信,同時能力和價值也會跟著提升,自然而然,許多的不良行為就會消失於無形了。
「可是老師,我從小都沒有被鼓勵的經驗,我要如何鼓勵孩子呢?」我將列舉五種鼓勵的觀念和語法,大家除了鼓勵孩子之外,更重要的是鼓勵自己。
一、傳達接納與認可
・觀念:父母單純地描述孩子的外在行為,並且猜測孩子的內在感受,試著從孩子的立場、觀點看待孩子的活動、經驗、感受及思想,透過口語描述讓孩子感到被接納。
・語法:描述孩子具體的行為、表現、情緒、態度、興趣⋯⋯
・範例:我看到小美在玩玩具,排出了好長的一條火車軌道,我猜小美一定覺得很開心吧!
二、指出貢獻與感謝
・觀念:父母陳述孩子行為的貢獻,向孩子表達欣賞和感謝,正向回饋能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是有影響力的,看見自己在團體中的價值與位置。
・語法:孩子具體的行為+該行為帶來的影響
・範例:謝謝小美在媽媽採買食材的過程,跟在媽媽的身邊,讓媽媽覺得很安心;也謝謝小美幫忙推推車,讓媽媽覺得輕鬆了不少。
三、肯定特質與能力
・觀念:父母可以觀察孩子的行為,發掘正面的特質與能力,並告訴孩子,讓孩子知道你注意到了「他的好」。
・語法:指出特質或能力+描述實際的行為表現或具體事件
・範例:我看到小美在洗手的時候,會很仔細地使用洗手七字訣,媽媽覺得小美很細心、也很有耐心。
四、看重努力與進步
・觀念:父母可以注意孩子的用心及付出,強調過程勝於結果,即便孩子的表現未達標準,仍有值得肯定之處。
・語法:描述孩子的作品或表現+指認孩子努力與進步
・範例:媽媽看到小美來吃飯之前,會主動地把玩具放回整理箱裡,讓遊戲室回到原本的樣子。
五、表示信心與支持
・觀念:當孩子在能力方面已經有所準備,面對新挑戰卻無十足把握時,父母評估孩子足以勝任,便可以告訴他:「你一定能辦到!」
・語法:陳述支持信心的客觀證據+我相信⋯⋯
・範例:媽媽看到小美把飯菜含在嘴裡,沒有吞下去,不過媽媽相信小美是有能力掌握自己用餐的速度,所以媽媽就不再提醒小美囉!
當父母願意看到孩子的「好」,而不再視其為理所當然時,孩子也就能夠開始覺得自己是好的。當然,父母也要每天練習看到「自己的好」,每天早午晚各鼓勵自己一次,發現自己的美好,也就更有能量去鼓勵孩子喔!